大学生“三下乡” 古建筑数“智”“复活”
盛夏季节,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“九厅十八井”古建“复活”实践团在清远市清城区开展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目前该团队已先后完成“九厅十八井”建模、特色农耕展示馆设计等工作,通过专业技术为当地文旅发展赋能。
马头石大屋村“九厅十八井”概貌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据悉,该团队由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、建筑室内设计、数字媒体技术、建筑设备工程技术、电气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多个专业师生组成,对马头石大屋村“九厅十八井”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全方位“把脉问诊”,完成初期数字化保护和设计。
团队成员进行建模渲染
马头石大屋村“九厅十八井”是位于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村的一处古民居建筑遗址,始建于清嘉庆二年(1797年),整体格局仿北京翰林院样式建造,当地人称“清远翰林院”,整体占地近10亩,坐北朝南,呈准正方形,历来人称“大屋”。
马头石大屋村“九厅十八井”历经二百余年风雨,饱经风霜,在战争时期经历战火摧残,显得破败不堪,但至今仍旧矗立在马头山下,似垂暮老人,向人们诉说过往岁月故事。
马头石大屋村“九厅十八井”复原夜景鸟瞰
古建数“智”化,师生来助力
马头石大屋村“九厅十八井”所在地石角镇马头山地区,属于丹霞地貌,风光独特。近年来,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石角镇政府不断努力下,“石角1953”和马头山风景区已经初步绘成以红色文化旅游+户外攀岩+地质研学为特色的文旅地图。除此之外,石角镇还有清远鸡、丝苗米等清远市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”农产品和祠堂文化。“九厅十八井”是当地有名的古建筑遗址,对于研究清代民居和岭南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,如能科学合理开发,将对石角镇文旅资源利用起到重要作用。
参加本次古建筑“复活”设计的沈榕婷同学深有感触地说:“保护古建筑,是留住乡愁,更是留住历史文化记忆,用所学专业保护传承古建之美,我觉得十分有意义”。
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暑期,组建多学科学生广泛参与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,深入挖掘文旅基因,做好古建筑保护,以观察员的角度捋清石角镇文旅新思路,以开发商的角度开启石角镇古村落建设新篇章,以建筑师的角度重塑“九厅十八井”生态新形象。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“九厅十八井”建模工作,结合清远市名人故事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农耕文化和客家文化进行初步设计,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。带队指导老师杨贤树认为:同学们积极响应团中央、团省委号召,利用所学所长助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、美丽圩镇建设等工作,真正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做贡献。
文、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曹菁 通讯员:杨贤树、罗炜鸿、罗杰明、沈榕婷
标签: